查看原文
其他

死亡轰炸来临前,他接到敌军阵营的预警电话

刘六七 Vista世界派 2021-06-17
阳光下,67岁的贾马尔·纳斯曼边打手机,边在路边来回踱步,他是巴勒斯坦人,也是一栋位于加沙Rimal街区的大楼管理人。根据路人拍摄的画面,纳斯曼正在全神贯注和听筒另一端传来的声音交流。

这天是5月11日,加沙地区最高气温28摄氏度,十分舒适。这本应该是一幅令人感到宁静的画面——如果不考虑电话那头传来的信息。

虽然纳斯曼看起来泰然自若,但紧锁的眉头透露出事情并不简单。就在一天前,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斋月期间产生的摩擦,正式发展成为2014年来最严重的冲突。

手机那端传来的信息也足够让大多数人绝望——不一会儿,纳斯曼管理的13层大楼将遭到轰炸,夷为平地。

路人相机中的贾马尔·纳斯曼

图源:网络


打电话过来的是正在对巴勒斯坦发动军事行动的以色列军方人员。就在自己的军队采取行动之前,这位以色列工作人员提前将行动方案告知了“敌对一方”的公民。

“你们将会在什么时候轰炸?”纳斯曼问道。

“两到三小时后。”对方回答。

“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应该通知每一个人,确保两到三小时之后没人在建筑里?”

“是的。听着,我们会先用无人机向建筑抛一枚小炸弹,然后是另外两次。”以方的那位人员停了一下,“之后我们将会轰炸大楼。”

待纳斯曼管理的大楼,及周边几栋建筑内的居民全部撤出,袭击开始了。

果然如提前打来的电话那样,三次小型轰炸后便是一枚货真价实的导弹。被精准击中的白色大楼踉跄了一下,随即轰然倒塌,黑烟爬升至近百米高空,像是在对整个加沙地带和哈马斯示威。

加沙地带,一栋被以军轰炸的建筑
图源:德新社

那通奇怪的电话,看起来像是以色列军方有人叛国,故意向“敌人”泄密,但其实,这是他们故意为之。



神圣的节日碰上神圣的领土

 



短短几秒钟,看着生活了20年的地方化为乌有,纳斯曼的内心似乎也被击中了。

他知道为何以色列会特意把这栋大楼作为目标。对方说,监测到大楼内藏有伊斯兰抵抗运动成员的办公室。

伊斯兰抵抗运动,也叫哈马斯,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并使巴勒斯坦建国。在以色列、美国、英国和欧盟眼中,他们被定义为恐怖组织。

目前加沙地带由巴勒斯坦哈马斯实际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大部分由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部分管辖
图源:网络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它是一个集合了土地、民族、宗教,甚至尊严问题的超级集合,单从地图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曲折边境线就可以一瞥其复杂性。

本次冲突升级主要有两个导火索。

首先,4月13日晚上——这是斋月的第一个夜晚,一支以色列警察进入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强行切断向穆斯林广播经文的扬声器。当时,以色列总统鲁文·里夫林正在与清真寺毗邻的“哭墙”演讲,以官员担心祈祷声音太大。

这块不大的地界,同时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圣地,穆斯林的圣地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犹太人的圣殿山和哭墙均坐落于此。

在斋月开始的几个星期里,以色列还封锁了大马士革门外的一个广场,这是通往耶路撒冷老城的主要入口之一,斋月的晚上,也是巴勒斯坦人经常聚在一起的地点。这引起了穆斯林的强烈不满。

5月8日晚,冲突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这天,是穆斯林的“贵夜”,在伊斯兰教里,这是先知默罕默德接受《可兰经》经文的夜晚,因而它也是一年里最神圣的夜晚。上千名巴勒斯坦穆斯林,涌入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萨清真寺。

然而,此时的以色列,正在为两天后的“耶路撒冷日”做准备——这是以色列为了纪念1967年获得东耶路撒冷地区和圣殿山的控制权,统一东西耶路撒冷而设的纪念日。冲突,无法避免。

5月10日,巴勒斯坦医护人员在阿克萨清真寺前,将冲突中的伤者用担架抬走
图源:法新社

其次,一宗东耶路撒冷的房屋归属案件,更是在本就紧张的关系上火上浇油。

这起案件中,一些巴勒斯坦家庭很可能面临驱逐,被迫离开生活了数个世代的土地。而宣判日,就在“贵夜”和“耶路撒冷日”之后紧接着到来。为了抗议这起案件,巴勒斯坦人也走上了街头。

美国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刊文说,这一次,“神圣的节日”碰上了“神圣的领土”,局势一触即发。

可以说,斋月以来,巴以间的暴力冲突和摩擦就接连不断,哈马斯时不时向以色列境内发射几枚火箭弹,以军也“睚眦必报”,用空袭予以回击。

冲突终于在5月10日的“耶路撒冷日”达到顶峰,这个以色列人用来庆祝占领东耶路撒冷的节日,就像赤裸裸的挑衅,哈马斯一气之下向耶路撒冷及以色列南部城市发射150余枚火箭弹,巴以冲突就此升级。

作为回击,以色列军方决定空袭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办公室、武器储藏点、地道等设施。

哈马斯战士
图源:路透社

根据以色列情报部门侦测,因为哈马斯“战略性”地将不少设施布局于居民区内,所以以方的轰炸目标难免涉及到民用设施,比如民宅、学校等。

为了不误杀无辜,这才出现了开头那样的神奇场景——在轰炸前,以色列军方特意打电话给业主,确保所有人员撤离袭击目标。



关于加沙,世界知道的更少了

 



被以色列军方列为打击目标的,不仅仅是哈马斯设施和加沙地带民用住宅及建筑。

5月15日下午2点左右,美联社记者法雷斯·阿克兰正在办公室补觉,前一晚,为了报道巴以冲突,他通宵工作了一整夜。忽然,有人大喊:“撤离!撤离!”,惊醒后的阿克兰看到同事们都在往楼道跑。

神志还未完全清醒,他已经带上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一些电子设备往外冲。不久前,以色列军方刚给这栋大楼打过电话,通知他们,一个小时后将对其发动轰炸。

这栋大楼本名Al-Jalaa,这是它被击中的时刻
图源:路透社

这座位于加沙城中心的12层建筑,不仅是诸如美联社、半岛电视台等国际媒体的办公地,更是向世界展现加沙地带的窗口。楼顶天台上那台美联社的摄像机,在过去几周记录下了不少巴以冲突最前线的一手画面。

等到这栋建筑的租户全部聚到楼下,一位美联社记者试图央求手机另一端的以色列军方再给他多一点点时间。

大楼的主人贾瓦德·马赫迪同样感到绝望,“请让四名记者进到建筑取走一些设备”,他对电话那头的以色列工作人员央求道。

据悉,这四名记者刚刚在出外勤,采访一起以色列空袭难民营的事件。“我们尊重你们的意愿,如果你们不允许,我们也不会这样做,但还是请多给10分钟。”

听筒另一端传来冷冰冰的回答,“没有更多的10分钟,谁都不许回到建筑,我们已经给你们1小时的撤离时间了。”

请求得到拒绝,马赫迪恼羞成怒,他冲以军人员喊道,“你们摧毁了我们的事业、记忆和生活,我要挂电话了,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上天有眼!”

大楼倒塌

下午3点12分,一枚小型炸弹袭来,五分钟后,便是三颗导弹。“嘭”“嘭”“嘭”,天空被照亮三次,蓝白相间的12层大楼像是一摞倾倒的薯片,顷刻化为乌有。

以色列军方随后发表声明,称被炸毁的国际媒体办公楼内,藏有哈马斯情报部门使用的“军事资产”,为了强调袭击符合伦理道德,以军还特地指明轰炸前已经做了通知。

美联社总裁加里·普鲁伊特随后发表视频声明,“我们在这座建筑里工作了15年,为了保证记者们的安全,我们经常检查,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哈马斯存在于这栋楼中。”

加里·普鲁伊特

图源:网络


一位半岛电视台记者也证实,这栋建筑的住宅部分,住的都是媒体工作人员的家属、律师等,彼此相识,甚至相熟10年以上,不太可能有哈马斯成员。截至目前,以色列军方尚未提供哈马斯存在的证据。

“现在,关于加沙发生的事情,全世界知道的将更少了。”普鲁伊特说。



“我们需要轰炸你的房子”

 



袭击前打电话告知“敌人”,这套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流程可以追溯回2008年。

当年下半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以色列和加沙地带都处在停火期,但小摩擦接连不断。

巴勒斯坦哈马斯方面谴责以色列没有按照停火协议,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因此不愿意延长停火协议期限。以色列方面则指控哈马斯在停火期内秘密运进大量武器,并在停火期满后,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导致平民死亡。

加沙城内一座清真寺
图源:网络

冲突一触即发,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正式发起“铸铅行动”(或称2008巴以冲突)。

当天上午11点30分,数十架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向提前摸查清的哈马斯总部、指挥所、隧道口、火箭弹发射器等50处目标实施轰炸,仅仅30分钟后,又对哈马斯的地下武器库、发射井等60处目标发动袭击。

由于哈马斯“战略性地”将物资存储在公寓楼、学校、医院和清真寺等民用设施内,空袭造成了不少平民死亡。这不仅使以色列受到全球舆论谴责,也首次被联合国组织点名,称其犯下了战争罪。

这给以军出了道难题。明知哈马斯是故意混入平民,难道就要这样让对方得逞,放弃袭击?如果执意打击哈马斯,又如何确保不伤及无辜,以免以色列的国际声誉受损?

图源:EPA

根据以色列右翼报纸《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当时,以国家安全局决定开始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收集所有加沙地带住宅、办公楼、医院等建筑的业主联系方式。

如果轰炸目标为哈马斯的“绝对物资”,那么袭击前将不会进行通知,如果目标是民用住宅或设施,以军则会翻出收集到的联系方式,打电话通知业主。进行通知的以方人员还有一套话术,他们会用阿拉伯语说道:

“你好吗?一切顺利吧?这里是以色列军方,我们需要轰炸你的房子,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请确保在XX时间内,所有人都远离建筑。”

房子被炸毁后,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撤离到远离轰炸中心的地方
图源:路透社

起初,这套对策是见效的,直到一名拒绝撤离的巴勒斯坦人的出现。

他没有夺门而逃,反而跑到了屋顶,对着以色列的无人机做出代表鄙视的手势。为了不被扣上杀戮平民的帽子,以军在那次行动中放弃了袭击。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这个“诀窍”在整个加沙流传开来,“如果再接到以色列的轰炸电话,跑到屋顶示威,拒绝离开室内,这样自己的家就不会被夷为平地了”。

为了破解巴勒斯坦人的应对策略,最终,以军决定先将一种自行研发的,能够实行精准打击的小型炮弹扔到目标的屋顶,吓吓对方,然后在展开真正轰炸。

由于前者的爆炸威力也不容小觑,大多数人在感受到其威力后,便会离开。

先将小炸弹扔到轰炸目标屋顶,因此这项战术也被称为“敲屋顶”。

以军在推特公布袭击录像,并表示“自己已经提前通知过了”
图源:网络

为了这个战术,以色列情报人员耗费了大量精力。“我们有一份仓库、工厂和建筑物的清单。”据一位以色列情报人员介绍,这份清单详细到,“知道目标位于哪一层,是什么颜色,那里有什么,空调机在哪里等等。”

渐渐地,轰炸加沙地带的民用设施拥有了一道固定流程:打电话通知-预射几发炮弹-轰炸。



不是所有轰炸都有预警

 



尽管以色列军方独创出一套特有的“预警机制”,但毕竟远程操作还是造成不少平民死伤——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位于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证实,并不是所有针对民用建筑的空袭都有预警。

5月13日晚,以色列军方的导弹炸平了一座Al Bureij难民营中的两层建筑,造成至少6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10岁以下儿童。

“不管是火箭弹还是电话,我们没有接到任何形式的警告。两颗导弹忽然袭来,引发了双重爆炸。屋主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被炸死了。”

同样住在该难民营的哈立德·祖吉尔抱怨道,“他们在加沙有眼线,他们知道每个人的电话,为什么就不通知我们呢?”

一位护士抱着刚从废墟中抢救出的5个月大的婴儿,他的母亲和9名家庭成员都在空袭中遇难了
图源:法新社

就在Al Bureij难民营被轰炸的前一天早晨,住在加沙城中心的纳瓦尔·卡德尔告诉路透社,以色列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轰炸了自己所在居民楼1层的两间公寓。

尽管住在11层,但卡德尔的岳母还是因为吸入爆炸后产生的烟雾,而被送至医院。

曾经,家可以带给你安全感,但现在,你时刻都要准备为活命而逃亡,这就是以色列希望加沙变成的样子。” 卡德尔抱怨道。

就算因为轰炸预警而保住性命的人,下场也没好到哪去。一栋十几层的居民楼被炸毁后,上百位住户住在哪里?医院、学校等设施被毁坏后,学生怎么继续上课?手术和治疗应该如何展开?这些都是问题。

更令人心碎的,大概还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童。

冲突期间,一名巴勒斯坦幼童吓到完全惊呆的视频,击碎了不少人的心。

据悉,他刚被从轰炸的废墟中拉出,双眼瞪到眼球呼之欲出,直勾勾看着前方,任凭旁人各种呼唤,也毫无反应。虽然他父母的死活还尚不得知,但战争注定使他人生的底色变为了黑色。

图源:网络

现代战争确实正在让人,尤其是处在优势地位的人变得麻木、冷酷——杀戮不再是面对面进行的,通过几个按钮就可以捣毁一座几十公里外的建筑。无辜平民的血和泪不会再进入到战士们的眼中,取而代之的只是数字。

当地时间5月20日晚,以色列政府安全会议决定接受埃及提出的巴以双方无条件停火协议,协议于当地时间5月21日凌晨2时生效。进行了11天的冲突暂时中止。

随即,双方领导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这次冲突的胜利。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说,通过这次一系列的轰炸,“哈马斯无法再躲藏起来。这是以色列的一个巨大成就”。

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则说,该组织成功抵御了一个更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敌人。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胜利。

胜利的代价是,无数无家可归的民众,以及死亡。

据巴勒斯坦卫生官员统计,此次冲突导致26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232人死于加沙,死亡人数包括65名儿童。以色列方面表示,共有12名以色列人身亡,其中包括2名儿童。

巴勒斯坦人庆祝停火
图源:法新社

听到停火协议达成后,加沙沸腾了起来。民众站在露台上欢呼,有人打开手机的闪光灯在海滩上游行,汽车以声声鸣笛致意,庆祝的枪声响彻还被笼罩在夜色下的街区。

只是,他们也都知道,这并非永久的和平。他们的手机,就安静地藏在衣兜或者包里,等待着下一次电话铃声的响起。
 

我们从《Vista看天下》杂志出发,致力于挖掘国际热门事件、人物背后的深度报道和新闻故事
这么有品味的你,应该关注Vista世界派▼
之前没扫进世界派读者群的小伙伴不用着急
添加小助手微信vistashijiepai受邀进群
 
往期回顾
原创不易,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